颱風天的星期日,想著該做些什麼打發晚上時間。在整理廚櫃時,突然出現一包快到期限的大阪燒粉
於是當下就決定晚餐就來做個大阪燒。
其實kuma當時買這包粉,是看到一本書上介紹,做日式炸豬排的小密訣就是以大阪燒粉代替麵粉。
如此豬排就不會在炸的時候與粉分離,炸起來也會酥脆好吃。
不過kuma實在很少做炸物料理,所以也就遲遲沒拿這包粉來用。
「お好み焼き」,顧名思義就是愛加什麼就加什麼進去的煎餅。因為「お好み焼き」源自大阪,可說是與章魚燒併稱為大阪名產。因此我們把它稱為「大阪燒」。
而另外有來自廣島的「広島焼き」,它與大阪燒最大的不同就是「廣島燒」裡會加炒麵進去,而「大阪燒」則不會。
再來在關東亦有一種叫「もんじゃ焼き」的,中文稱為「文字燒」。這種其實也跟上面兩種很類似,不過麵糊調的比較稀,而且是直接在鐵板上煎得焦焦的後再用小鏟子鏟來吃的。
kuma個人是偏愛這種「文字燒」,因為覺得焦焦的邊邊好好吃哦。這時候再來杯beer更是絕配啊。
話不多說,快來看看今天準備的材料。今天準備的有:
昭和大阪燒粉50g,水50g,金針菇一小把,培根一片,起士司一把,山藥30g,蛋一顆,高麗菜100g。(另外完成後加在上面的:美奶滋、蔥花少許、柴魚片…)
ps:也可以加花枝、蝦仁、豬肉片、明太子…。家裡有什麼材料就加什麼材料。
淺紫色的山藥,好漂亮。
接下來的做法看圖說故事:
1)將大阪燒粉加水先調勻。
2)把所有材料加入混合。
拌至如下圖。
4) 平底鍋抹油,加入麵糊。
煎1分鐘左右後翻面。
5)起鍋撒柴魚片、蔥花、美奶滋。完成。
其實真正的大阪燒還要塗上一層甜甜的醬(ソース),再撒上青海苔。
但正好kuma手邊沒有,就把它省略了。
不過降子吃起來還是不輸給外面買的呢。